《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

 
来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当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推进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基于其具有非常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世界各个国家政治体制和办学模式等因素迥异,不同国家的办学主体必然在学分互认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力度。而在地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提出,反过来为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溯源及释义 “在地国际化”有不同的名称,有些学者最早将之称为“国内国际化”或“校本国际化”等。“在地国际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理念,最早是由瑞典学者本特·尼尔森提出,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①尼尔森将在校学生除了跨国际流动之外参与国际事务的相关学习活动称为“在地国际化”。②与尼尔森观点相同的学者还有德国学者贝恩德·沃切特等。当然,有些学者将跨文化交流理念作为衡量在地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如加拿大学者奈特、乔斯·贝伦和埃尔斯佩思·琼斯等,他们认为在地国际化就是把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念引人教育机构的教育、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中的过程。③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在地国际化实践始于1983 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国际新闻方向的高等院校。④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日渐成熟,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现实价值 首先,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有利于化解中外新闻传播实践所面临的传播障碍或传播隔阂困局。从中外新闻传播实践来看,意识形态性质的不同导致新闻报道角度切入、新闻价值评判、新闻报道主题选择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引发的传播障碍或传播隔阂现象此消彼长。而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理念有助于通过借助新闻传播教育的中介渠道使中外新闻传播的受教育者认清彼此分歧,从而最大程度消弭新闻传播实践所带来的传播障碍或传播隔阂现象,这反过来有助于消弭我国所面临的“西强我弱”国际舆论形势、提高国际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与国际地位、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等。 其次,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有助于加深中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跨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由于受本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传播交流出现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甚至有可能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国际关系出现紧张局面。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可以使不同国家的受教育者充分认知彼此之间在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等存在的不同,有效消弭中外跨文化交流出现的纷争,以达成“认知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传播交流目的。 再次,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从新闻传播教育起源看,西方高校的办学历史明显早于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据有关新闻史记载,世界最早的新闻传播教育可以追溯到18 世纪的德国,而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始于20 世纪初,1918 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端。⑤实际上,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慢慢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虽然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创办时间相差不是太久,但西方的新闻传播教育经过170 多年发展历程,搭建了较系统成熟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积累了厚重的学术沉淀。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有利于带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层级与社会服务水平方面的提升,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明显有很大推动作用。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实践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语言类的民办高校,在创建新闻传播教育之初充分考虑外语类院校的办学优势,紧紧围绕国际化办学思路,走出了一条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浙江省教育厅对外发布的浙江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排名显示,学校新闻传播类教育连续三年在“浙江省本科院校(非硕博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排名中名列第一。 1.树立“国际化+网络传播”办学理念,兼顾本土化培育。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自筹建新闻传播教育之初,就把在地国际化作为办学的主要思路,一方面瞄准网络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立足本土培养,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国际化+网络传播”的办学理念。近些年来,学校根据中外双方办学水平和办学实际,积极探索与韩国翰林大学、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等大学建立了实质性的国际合作项目,在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的基础上,达到“取长补短、各为所用”的思想氛围和价值支撑,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全球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比如2019 年10 月30 日学校与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合作申报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部理工数据科学与传播学院”成功获得国家教育部审批,实现了学校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突破。 2.启动“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打造达到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的在地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率先以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优势专业为突破口,启动了“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申报建立在认真考察国际知名高校相关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和优势,根据学校在地国际化办学理念提出申请,经过立项、建设、验收等环节,建设周期为2 年。项目负责人具有国外学习(访学)一年以上经历或是有境外留学背景的博士讲师、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项目团队一般应由三人以上组成,要求成员必须是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代课老师。为保障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申报人员和参与人员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班,培训学时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认定,最终取得世界知名办学机构颁发的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的任职资格。通过开展“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建立了完整科学的具有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大大提升了在地国际化的办学水平。截至目前,新闻传播类的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的开课率为95%,这些双语或全英文课程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都强调了对专业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的重视,教学效果良好。 3.构建“国际协同”教学模式,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学校充分利用外语类办学优势,大力实施“外语+”战略,面向全校语言类专业筹建全英文新闻学专业合成实验班,积极构建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协同”教学模式。“国际协同”教学模式是以协同理论为核心,要求两个以上的不同国籍的教师进行合作,负责担任同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包括授课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材及考核方式。“国际协同”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国际化,营造了国际化的教学环境。首先,从学生层面而言,国际协同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国内+国际”学习环境,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其次,从教师层面而言,外籍教师与本土教师的教学互动,有效提升了国内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素质。 4.注重“外引内育”,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核心是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外引内育”,培养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教育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在内部培养方面,一方面,从新闻传播专业优先选择外语基础好的老师到国外韩国光云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另一方面,选派优秀任课教师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等10 所高等学府出国研修或访学。这些到国外访学、读博的教师不仅学习了国外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而且用心感悟人文环境,大大提升了全英文课程的综合授课能力。 5.打通常态化的国际化交流渠道,营造校园国际氛围。学校为保障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教育的顺利实施,从外事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倾斜,多渠道全方位打造常态化的国际化交流渠道。首先,以国际学术会议为抓手,先后聘请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为新闻传播学生洞察国际新闻传播最新发展动向、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媒体和频繁的国际间的合作机遇,先后与世界顶尖新闻传播院校签署教学合作协议,让学生足不出户享受到优质的国际化课程资源。再次,开展中短期国际异地教学模式、境外文化体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走出国门,体验境外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此外,以校内国际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英语角、出国(境)活动学生交流会等,营造了国际化教学氛围。 结 语 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阶段和运行效果来看,以跨国或跨境流动为特征的传统的国际化模式往往受到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无疑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弯道超车”的国际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推动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当然,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在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基于我国媒体的属性、肩负责任与使命,理清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探索出一条国际化办学的新思路及新途径。 注释: ①张伟 刘宝存:《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大学教育科学》[J],2017 年第3 期 ② Bengt Nilsson.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Theory and Praxis[EB/OL].http://www.eaie.org/pdf/intathome.asp.2016-11-10 ③Jos Beelen, Elspeth Jones. Redefi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A].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between Critical Reflections and Future Policies[C].Berlin:Springer Verlag,2015:69 ④张也:《高校国际新闻人才素质培养研究——基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年 ⑤吴信训:《世界新闻传播教育百年流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 年第6 期 当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推进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基于其具有非常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世界各个国家政治体制和办学模式等因素迥异,不同国家的办学主体必然在学分互认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力度。而在地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提出,反过来为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溯源及释义“在地国际化”有不同的名称,有些学者最早将之称为“国内国际化”或“校本国际化”等。“在地国际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理念,最早是由瑞典学者本特·尼尔森提出,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①尼尔森将在校学生除了跨国际流动之外参与国际事务的相关学习活动称为“在地国际化”。②与尼尔森观点相同的学者还有德国学者贝恩德·沃切特等。当然,有些学者将跨文化交流理念作为衡量在地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如加拿大学者奈特、乔斯·贝伦和埃尔斯佩思·琼斯等,他们认为在地国际化就是把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念引人教育机构的教育、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中的过程。③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在地国际化实践始于1983 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国际新闻方向的高等院校。④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日渐成熟,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现实价值首先,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有利于化解中外新闻传播实践所面临的传播障碍或传播隔阂困局。从中外新闻传播实践来看,意识形态性质的不同导致新闻报道角度切入、新闻价值评判、新闻报道主题选择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引发的传播障碍或传播隔阂现象此消彼长。而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理念有助于通过借助新闻传播教育的中介渠道使中外新闻传播的受教育者认清彼此分歧,从而最大程度消弭新闻传播实践所带来的传播障碍或传播隔阂现象,这反过来有助于消弭我国所面临的“西强我弱”国际舆论形势、提高国际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与国际地位、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等。其次,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有助于加深中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跨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由于受本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传播交流出现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甚至有可能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国际关系出现紧张局面。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可以使不同国家的受教育者充分认知彼此之间在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等存在的不同,有效消弭中外跨文化交流出现的纷争,以达成“认知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传播交流目的。再次,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从新闻传播教育起源看,西方高校的办学历史明显早于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据有关新闻史记载,世界最早的新闻传播教育可以追溯到18 世纪的德国,而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始于20 世纪初,1918 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端。⑤实际上,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慢慢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虽然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创办时间相差不是太久,但西方的新闻传播教育经过170 多年发展历程,搭建了较系统成熟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积累了厚重的学术沉淀。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有利于带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层级与社会服务水平方面的提升,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明显有很大推动作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实践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语言类的民办高校,在创建新闻传播教育之初充分考虑外语类院校的办学优势,紧紧围绕国际化办学思路,走出了一条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浙江省教育厅对外发布的浙江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排名显示,学校新闻传播类教育连续三年在“浙江省本科院校(非硕博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排名中名列第一。1.树立“国际化+网络传播”办学理念,兼顾本土化培育。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自筹建新闻传播教育之初,就把在地国际化作为办学的主要思路,一方面瞄准网络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立足本土培养,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国际化+网络传播”的办学理念。近些年来,学校根据中外双方办学水平和办学实际,积极探索与韩国翰林大学、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等大学建立了实质性的国际合作项目,在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的基础上,达到“取长补短、各为所用”的思想氛围和价值支撑,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全球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比如2019 年10 月30 日学校与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合作申报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部理工数据科学与传播学院”成功获得国家教育部审批,实现了学校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突破。2.启动“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打造达到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的在地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率先以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优势专业为突破口,启动了“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申报建立在认真考察国际知名高校相关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和优势,根据学校在地国际化办学理念提出申请,经过立项、建设、验收等环节,建设周期为2 年。项目负责人具有国外学习(访学)一年以上经历或是有境外留学背景的博士讲师、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项目团队一般应由三人以上组成,要求成员必须是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代课老师。为保障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申报人员和参与人员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班,培训学时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认定,最终取得世界知名办学机构颁发的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的任职资格。通过开展“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建立了完整科学的具有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大大提升了在地国际化的办学水平。截至目前,新闻传播类的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的开课率为95%,这些双语或全英文课程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都强调了对专业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的重视,教学效果良好。3.构建“国际协同”教学模式,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学校充分利用外语类办学优势,大力实施“外语+”战略,面向全校语言类专业筹建全英文新闻学专业合成实验班,积极构建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协同”教学模式。“国际协同”教学模式是以协同理论为核心,要求两个以上的不同国籍的教师进行合作,负责担任同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包括授课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材及考核方式。“国际协同”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国际化,营造了国际化的教学环境。首先,从学生层面而言,国际协同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国内+国际”学习环境,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其次,从教师层面而言,外籍教师与本土教师的教学互动,有效提升了国内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素质。4.注重“外引内育”,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核心是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外引内育”,培养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教育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在内部培养方面,一方面,从新闻传播专业优先选择外语基础好的老师到国外韩国光云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另一方面,选派优秀任课教师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等10 所高等学府出国研修或访学。这些到国外访学、读博的教师不仅学习了国外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而且用心感悟人文环境,大大提升了全英文课程的综合授课能力。5.打通常态化的国际化交流渠道,营造校园国际氛围。学校为保障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教育的顺利实施,从外事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倾斜,多渠道全方位打造常态化的国际化交流渠道。首先,以国际学术会议为抓手,先后聘请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为新闻传播学生洞察国际新闻传播最新发展动向、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媒体和频繁的国际间的合作机遇,先后与世界顶尖新闻传播院校签署教学合作协议,让学生足不出户享受到优质的国际化课程资源。再次,开展中短期国际异地教学模式、境外文化体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走出国门,体验境外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此外,以校内国际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英语角、出国(境)活动学生交流会等,营造了国际化教学氛围。结 语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阶段和运行效果来看,以跨国或跨境流动为特征的传统的国际化模式往往受到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无疑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弯道超车”的国际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推动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当然,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在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基于我国媒体的属性、肩负责任与使命,理清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探索出一条国际化办学的新思路及新途径。注释:①张伟 刘宝存:《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大学教育科学》[J],2017 年第3 期② Bengt Nilsson.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Theory and Praxis[EB/OL].http://www.eaie.org/pdf/intathome.asp.2016-11-10③Jos Beelen, Elspeth Jones. Redefi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A].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between Critical Reflections and Future Policies[C].Berlin:Springer Verlag,2015:69④张也:《高校国际新闻人才素质培养研究——基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年⑤吴信训:《世界新闻传播教育百年流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 年第6 期


文章来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网址: http://zjwgyxyxb.400zhicheng.com/lunwen/itemid-31537.shtml


上一篇: 第21届中国朝鲜韩国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下一篇: 公路与水路运输论文_不同荷载作用下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职称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